2015-05-11

企管顧問是「救星」,還是「瘟神」?或倒底是什麼?


Image Credit: 1and1.co.uk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遇過幾個不同的朋友,在他們自己經營的公司陷入重大經營危機,而內部找不到人 (包含他自己也沒步了) 來解決時,都曾經找上美其名為「企管顧問」的人士進到公司來顧問顧問,但運氣不好,碰到的幾個例子都是每況愈下。

這些企管顧問在狀況都沒搞清楚、當然也還沒實際貢獻之前,就已經開始計領每週或每月的顧問諮詢費,收這些錢做了什麼事?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診斷、分析 (有的還常常穿插批評與數落)、建議,從頭到尾也沒能保證什麼,包含診斷的對不對、分析的清不清楚、建議是否有效,都是企管顧問怎麼講就怎麼算,這些已經送到重症急診室的企業主,心裡急得是該做什麼、該怎麼做,卻是花了一堆錢讓一個外人把自己看透透,然後繼續花錢聽對方講一堆完全不用負責任的大話、虛話。

有一次,我問當時的那位好友,『你公司的營運碰到這麼大的洞,在你想到要找外部的企管顧問時,你心裡認為你要找來的企管顧問是什麼樣的角色?是你的「救星」?或可能會是「瘟神」』?好友說,「一開始當然是抱著找救星的心態啊!公司都已經這樣了,真的需要有人來救,一開始的想法當然是希望找救星來啊!」我沒打斷他,他嘆了口氣接著說,『誰知道請來的這個就像你說的根本是個「瘟神」,沒幫忙解決眼前就快把我們壓垮的困難就算了,我們還要花一堆時間去配合他的什麼狗屁 (我對狗並沒有不敬,此處只是為了盡可能還原當時的對話現場…XD) 諮詢,根本是花錢給自己找麻煩,還浪費最寶貴的時間!每次想到都真的很想罵髒話!還有跟你說,這種事以後求我都不會再做了。』

好友會有這麼強烈的情緒反彈也是再所難免,試想,要承擔一家公司最遭狀況的老闆,在壓力大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存亡之際,還被這個自己花錢請來的所謂專家這麼由裡到外、再由外到裡的諮詢加診斷整頓幾回,結果是看到、找出更多的大小問題,但是對於原本最麻煩的狀況仍是無解,公司的營運也一點都不見任何的起色,身陷這種困中之困的老闆在當下承受的苦楚與掙札,絕對會讓人很深刻地學到一些永生難忘的教訓。

不過,在我跟他多聊聊,然後提供一些怎麼說都不專業的建議之後,他才願意重新接受企管顧問的角色與功能,在最後,我跟他這麼說,「企管顧問有很多種,簡單點分可以先看三種最主要的。


第一種像是「保健醫生」,定期到公司來聊聊看看,會根據現況和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即時的評估與建議,以剛提到的保健醫生為例,功能像是例行健檢、及時提出健康改善建議。

第二種像是開刀房的「主刀醫生」,功能主要是整頓目前營運出現的大狀況,依需要通常要進駐一段時間,幾個月到一年以上都有,這種型式的顧問合作案比較重大也敏感,選擇合作的顧問時,一般都會要求曾有承接類似案況的成功輔導經驗。這方面的企管顧問會依不同的專業,分成業務行銷、產品研發、營運流程、財務會計等的類別,就像開刀房的主刀醫師有分開胸腔、開腹腔、開腦袋的不同。

『而第三種,則是最常見的,主要的任務是「授課講師」,但為了對外介紹好聽,也可幫助提升專業形象,一般同樣很威地稱呼為「企管顧問」。』

看他聽得認真,我就繼續講,『這三種類別的企管顧問,所擅長專精的領域與程度差異很大,真要講起來,我覺得第一種最重要,理由很簡單,上醫醫國,預防勝於治療,只不過,在台灣的觀念裡,往往認為是有問題、出狀況的人才會去找醫生,找顧問,所以,就像定期健檢的觀念也還不夠普及一樣,這種「預防企管」的概念很少人有,總是心存僥倖心理,遇到了再說,但對於第二種,進開刀房的開刀醫師,我個人的建議是,平常就要先認識好的開刀醫師,並且建立一定的人際關係,真有狀況的時候對方才有可能願意也能夠直接幫得上忙,否則都是等到出事了才急病亂投醫,狀況就會是之前碰到的那樣,一時誰也幫不了你。而第三種講師型的我沒什麼特別意見,公司同仁需要學習什麼樣的新技能,找外部熟練的講師來教的確是最快的 (但我沒說一定是最有效的哦!),只要切記一件事,別讓平常都是在當講師的「企管顧問」來當你的第一種或第二種企管顧問就好。』

寫在最後。

企管顧問實在是每一家企業在經營的不同階段都應該善用的外部專業經營資源,而這樣的概念,需要更多未來即將接手企業裡重要職位的人,以及自己投入創業的人,一起來瞭解企業顧問是什麼,要如何善用其專業來幫助自己企業的經營與發展,而不要像生病了才想到要找醫生,就可惜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