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8

「你變好,我更好」,從人際心態到日常生活,讓環境更好

obama applause reuters- body.jpg
Image Credit: theatlantic.com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在自己成長的路上,同時看到身旁的夥伴也在成長、甚至速度更快,真的是件令人興奮無比、喜悅萬分的事!

剛看到幾位好友提到回顧過去,至今彼此都成長許多,也相互提醒勿忘初衷,讓我回了以上的這句話。

但看到這句話,一定有人會問:「看到別人成長的速度更快,就好比是對方進步更多、能力比你更強,這不等於是自己落後、輸了、失敗了?怎還是興奮、喜悅的事?」

有想到這點,表示有在「思考」,因為,好的思考常是從「持疑」出發,這真的很棒!答案不重要,能夠思考、願意思考、開始思考、深入思考重要一百萬倍。

就來說說我自己關於這個「你變好、我更好」說法背後的思考。

省時間,先破題。

問題 (全) 出在綁架台灣社會已久且深的「考試」制度與思維。

「考試」這個魔咒讓每個人永生陷入你輸我贏、我輸你贏的對立循環,而且衡量指標幾乎是單一構面的「絕對分數」,這些絕對分數的評分標準都來自相對的主控方 (父母、老師、主管、政府?) 非常窄化、異常硬頸的主觀立場與個人喜好,卻以其主控權將這個評分標準美化成對適用對象 (子女、學生、員工、人民…) 具有高度「關懷」、「專業」、「遠見」、「智慧」的「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們好」。然而,這種論述背後的根本心態卻是,「我這麼做是為了更容易控制你們,科科!」

最近有一個機會與一位南部的大學教授交流他的創業計畫,聊著聊著,隱約發現他和團隊的事業計畫缺乏有效的市場開發計畫,雖然產品技術有一定的前瞻性與獨特性,但是面對市場的想像卻如同雷射般精細與強烈,手中握有研發數年的心血結晶明明具有更大的市場潛力,只只是死命往「元件」、「代工」的路線找生意,這樣的行徑根本是「把錯的事做的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般的對」一樣,令人不解、也不捨。所以,當下我詢問相關要點之後,提出了一些診斷與建議,從他超過二頁 A4 的筆記與逐漸柔和的眉心看來,或許有些幫助。

但重要的是我之後問他的一句話。

一個考 100 分的學生和考 95 分的學生,其學習成效或學力程度是一樣的,作為老師,您同意嗎?」他看來有點困惑,也不知是不想回答或沒想到如何回答,不發一語。我接著說。

「正好你是老師,所以可以一起想想這個情境。決定考試分數的因素,除了學生如何學習、有多用功之外,真正決定的主因是在題目,或可更直接地說,是老師當時出題的時候,腦袋在想什麼,所以題目就這麼決定了。」說到這裡,這位剛聽了我給他的事業計畫一些看似有用的建議的老師,表情開始變得小不安。

沒等他擠出更多的反應,我繼續說,「所以,要考高分,從根本來看,是一種「以猜題為目的的應考動作」。


舉個例,一位這次考100分的學生,如果當時老師出題時想法一改換了其中一、兩題的內容或整個改掉,這位學生的考試成續很可能就變成 95 分,而另一位實際上考 95 分的學生,可能因為考題換了,而變成考 100 分,如果是這樣,考100分和95分的差別到底是什麼?硬是只以老師出題的考試成續來排名次、論優劣的作法到底是順了誰的心、成了誰的事?」當場這位大學老師似乎有些領會,低頭再又記下一段的心得,一會兒後抬頭說了一句讓我有很多感受的話,「就是因為這樣,我們現在 (指創業) 需要重新面對這個世界另一邊 (指市場),而沒有所需要的猜題能力時,整個像幼稚園小朋友。」聽到這,我覺得是創業者很好的重新定位,這個重新定位,來自找回自知之明,能夠用這種方重新定位好自己與團隊,才能從對的地方,踏出對的步伐。

這個「100 分與 95 分無異」的小故事和「你變好,我更好」有何關係?

關係可大了!

從「100分與95分其實無異」的新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就不會陷入鎮日近身肉搏的對立、競爭思維,而要開始想,既然100分與95分的差別,不過是某個掌握出題權力的人一時、當下的主觀作為罷了。那麼,對個人來說,關於學習,最重要的是到底有沒有學會精通這項主題,而要學會精通的兩個要素,一是「成就動機」,二是「入門角度」。

成就動機」是指除了分數之外,學會這個之後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或者更直接點的是,某個會這個的人很酷,你想變成他…。

入門角度」指的是要從知識開始、從實作下手、從故事啟發、從示範體驗等在學習一項新事物時,在一開始選擇切入的方式。找到對自己來說有效的入門角度是學會精通一項事物的唯一關鍵,而且,這麼做才更是未來才能愈磨愈利,變成自己的貼身專業、終身能力的源頭活水。

同一項專業能力,在持續深入、進階學習的過程裡,同樣需要發掘新的「感就動機」與找到新的「入門角度」才能不斷精進。

面對為了讓自己更好而學習,能建立上述這樣全新、健全的「學習心法」,再重新想一遍「100分與95分其實無異」的觀點,這時,如果能建立「心中無 (與別人) 競爭、只有 (自己要) 更精進」的「人際視野」,或許各位好友也能和我一樣,開始擁有一個「你變好,我更好」的新感受。

沒錯,這個世界絕不全然是理想、正面、上進、努力的,但是,也正因為有著各種色彩,所以精采;也正因為不甚美好,所以值得一試,因為,當這個社會裡有一群人從自身做起,開始讓自己變好,也幫人變好,我們得到的是一個比更好的自己還要更為美好、美妙的東西:「更好的環境」,也因為有這個預想的未來景像 (Vision),所以,我認同也支持「你變好,我更好」的信念。

喔!千萬別誤以為認同與支持「你變好,我更好」就是自我放棄、選擇落後的人哦!就我所知,這群人才更因為對這樣的信念有清楚、透徹的認知,而會更努力讓自己變好,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也是環境的一部份,在自己能掌握的範圍內,要為讓環境更好而多出點力。您同意嗎?

我會想到這個「你變好,我更好」的觀點,多少也呼應日前對於「無私」的幾則感想與心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