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redit: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腦中始終飄著無數個想過要寫下的心得筆記
Gap Year 的中文翻譯很多,就像這個專區開頭介紹用的是「壯遊」這個說法,或許從巨觀上來看可以這樣說。而我,喜歡微觀點的角度來看,我稱之為「探闖自我之旅」。
先「探」
先是這個「探」,主要是先「向內」探尋自己、深入瞭解自己,進而能更完整地「接納自己」,這點,是人生成功圓滿的最大關鍵;再來,也「向外」探索外界,全然感受與察知外界環境的真貌與運作實況,重點不再是更多的「知識」,而是要真切接觸與留意到自己在各個場合處境中的感受與反應,這是第一步。
再「闖」
再來是「闖」,簡單說,就是要試著做「不會、不肯、不敢」的事,當然,一切必須在一定的安全控管與風險規避已被妥當安排的情況下,如果情況允許,那就真的去「闖一闖」吧!常聽到有點成就的人說,當初開始的時候也從沒想到日後會成功啊!當時就是單純的想,試一試也沒影響,了不起就是回到原地繼續原來的日子啊!
名言佳句:
- 做不會做的事是「成長」
- 做不肯做的事是「突破」
- 做不敢做的事是「改變」
都在「自我」
最後,也是一切的核心:「自我」。整趟旅程始於自我、也成於自我。目的在於讓自己真實感受更豐富、精采、完整的人性可能選擇,更讓自己篤定未來的下一步要如何更勇敢、自信、自在的大步踏出去。因此,別只是把 Gap Year 看成多了幾趟不同的旅行這麼膚淺、以玩樂為主的旅行而已,重點是在「以不同的樣貌,和自己更深度地生活在一起」。
而 Gap Year
Gap Year 的原意是強調「跳離原本的環境與模式,像是有個 Gap 斷層一樣暫時與之切割,然後進入一個特定的生活模式,被藉以體驗與感受有明顯差異的生活型態」,目的在於透過新舊 (生活) 測試,讓自己從較多的面向察覺與認識更多的自己。因此,要不要出國、地方特不特別、方法要不同等因素,其實就不見得是必要條件了。
之前跟一位學弟聊到 Gap Year 這個話題 (這裡就不特別 cue 人了,有看到就好!沒看到這也是緣份 :) ,也在順帶在這裡補充一下。
Gap Year 可以是有目的或是沒目的都可。若是有目的的,舉例:為了增廣見聞以增加日後謀職的精準落點與成功上位,那麼,利用 Gap Year (例如有計畫地延畢) 讓自己改變日常作息模式,以進行:
- 主動尋求在與興趣相近的公司進行實習 (可詢問「專案實習」的作法)
- 設法結識業界的專業人士 (參加餐聚、講座,主動自介建立雙方認識)
- 依興趣領域設計與製作個人作品 (市場分析報告、商業企劃提案…)
以上只是大略舉例,這樣的 Gap Year 可以在延畢期間透過轉換生活重心與時間安排的方法,開始進入在職人士的生活模式中,更可以在與業界互動的過程裡,一方面修正自己的學生思維與習慣,更是直接就近學習專業人士的談吐身段一個很好的機會,而,就是因為你主動出擊去認識、結識之後,這些已在職場上有點基礎的前輩,說不定,會在你的第一份工作上給你帶來很重要的幫助,更或許,會直接雇用你!你沒去試,去探、去闖,怎知道不會呢!
So, what's your plan for the Gap Yea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