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5

讓「學習」始於「懷疑」:學習詠春拳的微領會


Image Credit: factsandtrends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會想到這個,是今早參加國內知名的太極詠春拳老師 曾祥柏 在新北市中和秀山國小的一場交流研習會,開場時,曾老師就說,「今天不是來賣膏藥的 (因為陣仗看起來的確有點像 XD),等等活動中如果講到任何的拳法概念、套路動作或實戰攻防,都歡迎大家抱著「懷疑」的態度,去思考、來提問,今天的目的,希望多的是交流,而不單是灌輸。」

一般來說,的確比較常聽到「學習」是發自於「好奇」,但為何我不用「好奇」?

對小孩子來說,約略是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小孩,「學習」的動機很大一部份的確有可能是來自於「好奇」,但曾幾何時,我們從小學的四、五年級以上,仍至大家、研究所、亦或社會大學裡,「好奇」何在?

特別是在東方的社會氛圍裡,「好奇」常帶來麻煩,不論是對生好奇心的學生,或者對負管理督導之責的老師都是如此,也就是這樣,大部份東方學子的「好奇心」,都在幼年時期就被「消音」、「殲滅」了,有不一樣經驗的人應該很少吧?有的話一定要出來讓大家拜一下!

因為,「懷疑心」人皆有之,有的是為了探索機會,有的是為了自我保護,所以,凡事先「懷疑」一下,別平白的就全相信了,可說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

即使在歷史的長河裡經過文化與風氣的更迭,至今這一塊「懷疑」的聖地仍未受侵犯,而這股與生俱來、永不熄滅的內在動力,正是能構成「學習」到「學成」之間最重要的「持續動機」。



所以,為什麼「學習」始於「懷疑」?



  • 因為學習的機會無處不在,而懷疑的動機亦無處不在。
  • 因為學習的進展需要持續的關注,而懷疑的念頭可以不斷的盯哨。
  • 因為學習的邊界要看動機與目的而定,而懷疑的極限無法無邊至達方休。


對於仍有「好奇心」的人來說,我要說非常恭喜你,你是幸運的一群,好好把握,日日精進,莫忘初心 (例:好奇),終有所成!

還有,我這篇其實是寫給那些好奇心已遠逝,或面對的都是沒有好奇心的人看的,就醬~~~ XD



最後以這個問題收尾,「為什麼要學習」?


在今天的太極詠春研習末了的問答時間,有一位師兄提問:「老師今天教的很棒,那請問一下,以老師的功力來說,我們跟著練可以練到什麼程度?」

老師有點不清來意,回問:「你指的程度是什麼?」

師兄爽朗的說:「就是可以變成多厲害?(謎之音:「是要一個打十個嗎?不是「葉問」,我看還是別問了唄~~~」)

老師很直接的回答:「我不知道,因為跟你說我有答案肯定是騙你的,時代在變,終極之境不可得、不可說!」

只見師兄坐在地上聽完後目光益加茫然,呆坐一旁的我心想,「這什麼問題?」

小故事完,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要學習?」

東方的教育裡充斥著「標準答案 (Model Answer)」,往往令人即使離開校園已久,這樣的「腦型 (被定型之腦袋、思維)」仍會本能、直覺地一再大量出現在日常生活的判斷與應對上。

試聽,「為什麼要學習?」這個問題的本身就像師兄的提問:「可以練到什麼程度?」一樣,答案都是「因人而異 (depends)」。就算某些答案可能接近大多數人的情況,也不重要,真正需要留意的是,「怎麼找到、型塑出自己的答案?」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探索這個答案的「過程」本身,就會為這個問題 (懷疑) 帶來無數個點滴精采的小發現,而這些與自己高度相關的小發現累積起來之後,其對自己的助益,常常是遠遠大過於最終找到的那一個字意上的「答案」。

人生是一個過程,每分每秒都是,而不是一個個的答案。



「那我為什麼要學詠春太極?」


當天活動最後的問答快結束時,我自告奮勇舉手多嘴分享一下自己的學習目的。


1. 強身健體、練心養性


學「詠春太極」若要說是練拳、練武術,還不如說是「練心」、或「鍊心」,它是鍛鍊心智與訓練一個人的心要如何精細、精準控制自己的身體的一門科學。

只是一般人不懂「心」的層次,只好繼續以練拳、練武術稱之,這樣的學員素質與時空背景下的環境限制,無法讓這門流傳幾百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實甚為可惜。

就強身健體而言,可一個人獨自練套路 (招式),有兩個人就可對練,雙人套路或實戰對練皆可,動靜皆宜。若是多人時,更可以分時換人對練,增加聽勁 (以手部接觸的力道與運動方向,找出對手的攻守習慣與動作、甚或思路上的弱處),也提升面對不同類型對手的應變與應戰能力,十分有趣。


2. 自練成功、教予家人


詠春與太極皆是男女老少、人人可練的一門武藝,它練的是從「瞭解自己 (的心與身)」打好基礎開始,進而藉此得以「制於人,而不受制於人」。

因此,它不需高大的體型、健壯的體能、強大的體力做支撐,只要從簡單、和緩的動作開始,慢慢開啟與了解自己的「武術思路 (與人對練時,是偏向主攻、還是主守,或者根本是空白,沒關係,就是從這裡開始)」與「身心慣性 (哪些動作很自在、放鬆?哪些動作很扭、無敵卡卡?)」,就可以進入這個武學的小宇宙,每天都可以在一點空檔裡自行練習。

而我最希望的,是學到一定程度,就要開始教自己的家人,到時候,每周排定家庭練功時間,全家一起練習,一起練心練身,也養心又養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