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8

當別人的伯樂,讓伯樂無處不在!


Photo Credit: linconspiracy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想多做點事,就需要大一點的舞台,這時,再有能力的人,也會需要別人的牽成,因此,「伯樂」的重要性就很高。

但是,一般普遍對「伯樂」存著有距離的疑慮,常聽到的是,「老闆主管都沒發現我的真本事,因此都不重用我!」或者,「如果讓我來做那個專案,一定可以比某某某的表現更好!」

但其實,這些話都只在私下抱怨時才說,卻少有人會在想清楚、準備好後,直接或間接向主事者自我推薦,還能在一試不成時,快速修正再試一次,一直談到事成或到一定的段落才停下。

「伯樂」的定義並不是單指會「看人」,更重要的是,知道要怎麼「用人」,也就是,要知道這個人在什麼地方能夠發揮的好,而這之中,關係到這位伯樂在一個特定的組織中的熟悉程度與對等的權位,兩者缺一不可。

若單是指「看人」,可能會和江湖術士的「看相」聯想在一起,但,伯樂其實更是指一位在權位上有識人之能、用人之才與容人之德的強者高人。


是千里馬的要主動出擊,不是的更要!


想要遇上伯樂,要先想清楚自己要變成什麼樣的千里馬,領域、專長、程度、成績…等,然後,設法讓自己確實精進到一定的程度,接下來,就要主動、有技巧地接近潛在的伯樂。若只想悶著頭閉關練功,還要伯樂主動來找你,除非是天仙大佛般的神人,一般來說,不太會有這麼「異常的伯樂」。

另外,真正會發功做事的伯樂,其實並不會太容易讓人認出他來,原因是,「推薦人」是一件很敏感的事,特別是在一個單位組織內,因為,推錯人害人害己,而就算推的是對的人,有時也會遇上對方不領情、不接受的情況,這樣的話,這位伯樂先生原本的推薦好意,反倒變成是去「求才」、「拜託人」,還可能讓對方有到處說嘴、讓自己出糗的情況,所以,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件避之唯恐不及的蠢事,特別是在亞洲、台灣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更是如此。

「人人都可是伯樂」


但是,也別光只想自己只往上看,換個角度讓自己當當伯樂也無妨!

例如想想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有什麼可以拉人一把的。這麼做,就是先讓自己在某些領域與場合先當當伯樂識人與用人,這會在助人之餘,同步培養「伯樂的思維」與「伯樂的氣度」,正所謂知己知彼,也正因為自己身體力行,讓自己更瞭解伯樂,也更有機會用對的方式找到或遇到伯樂。

在此,我想到的助人伯樂作法,從廣義到狹義、非正式到正式都有,以下點述:



1. 主動推薦好文、好物、好人


特別是「好人」,常推薦別人,也可看出這個人平日涉獵的廣度、看人的角度與容人的程度。而且,有此一說:「上等人,人捧人;中等人,人比人;下等人,人踩人」。


2. 給予多元背景的人多點機會


別只老用相同背景或與看起來像自己的人,在資訊隨處可得的現在,能夠快速學習、敢於主動嘗試、具有高度自律的人,其實能完成許多即使是全新的任務,就看有「伯樂」能看得出、會給機會了。

3. 選派有潛力的新秀接大專案


往往,大專案都是大頭高手承接,但也常看到後來實際上在負責的人其實是資歷較淺的新秀,而派令就是很難直接給這個在實際操盤的新秀。一部份這是維持假性的人事政治均衡,讓資深同仁覺得有一定的安全感,但實際上,只要選一兩個重要的專案,讓新秀有表現機會,不僅可以讓新秀的能力更上層樓,也會給僅靠資歷卡位者一些良性刺激!

4. 提拔有實力的新人晉升職位


很多非常拼命的優秀新人,都是因為期望在職位上得到相對的晉升,所以,很多超級新秀會提早離職、另謀他就,常常就是在同職位等太久、或說是耗太久,有機會讓這些實力派新秀有適度的晉升,將是留人與育人的關鍵。

5. 推薦有能力的新手接掌大位


新手是指非常規的備位人選,而非資歷尚淺的新人。附上的新聞中在肯德基的例子即是。

當伯樂無處不在


試想,如果越來越多人習於識別其他人的獨到與傑出之處,且皆十分樂於廣為推之,這樣的社會氛圍,會少了許多往死裡拼的「競爭至上思維」,而是能夠在相互推薦中,讓每個人的興趣與專業得到更多的肯定與支持,讓事業與生活往「優質化」價值取向的發展,而不再是只拼「規模化」獲利取向的爭奪。

人人都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大家相互推薦又能夠彼此砥礪,幫助別人更好的時候,自己也一起被拉了起來,這種自助人助又互助的共生思維,才是一群人,或一大群人能夠真正變強的重要因素!同意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