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6

演講要這樣聽才有效


Image Credit: levo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先說,「聽演講」或說是「參加演講」是一個人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的重要方法,而且比光看書讀資料要來得真實,因為,想法或經驗被文字化整理後多少有漂白美化的處理,真實成份有多少很難分辨。而現場的演講,看得不單只是講者的口說能力,還有語氣動作,以及最重要的「現場互動」。很多人私底下自己一個人慢慢寫可以寫出很好的文章,但當一與人互動的時候,有不少都會讓人有「被硬摔回現實」的錯愕感。往往最真實的表達方式,才能瞭解講者實際經驗與真切想法最直接有效的型式,因此,我總是大力推薦多多聽演講與參加座談。


活動到處都有


現在要聽演講真的很方便,根本是遍地開花處處香,再加上交通便利,人際間的交流互動的頻率增加、成本也低,例如學生可以輕易地找到校內或他校各類的學術報告或職場分享的演講活動;在職的人也很容易找到坊間目前由學界、業界或文創、新創圈舉辦的各式講座、學堂、小聚等以專業分享或建立人脈為目的的聚會活動,不僅主題多元,更重要的是,主講人也從以往總是老面孔的名人講者,換成現在有許多各行各業的新興專業人士大量站上講台進行分享,參加這些活動,可以遇到不同領域的高手同好,一方面可以學習他們的專業與經驗,另一方面,其實更是藉由實際與人互動上的多元刺激來認識自己,這會是能夠找出自己的喜好與特點的一個重要方式。


參加活動的重點在「人」


特別是「實際互動」的部份,藉由演講,去聽聽、去感受各有不同經驗與人生觀點的講者身上,找到自己覺得有趣、有共鳴的亮點,這種從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互動所產生的共鳴,是無法從靜態的文字 (例如書藉或網頁上的內容等) 獲得相同的效果與感動的,而講者在互動過程中的各種思路與情緒轉折的臨場表現,更是要親身參與現場的演講才能完全體驗得到,這些,就算是即時的演講直播或事後的錄影重播,都不能提供同等的臨場感與真實的交流,到現場,即使只是講者與學員之間的眼神交流,那個心意、那個電流,就是參與現場演講會比隔著螢幕看影像要有價值、有收獲的原因


演講要怎麼聽?


在台灣,很可能受到學校教育與社會氛圍裡「多聽少說」、「只聽不說」、「多說多錯」、「多言無益」等等的束縛所限,聽演講都當成是「去聽課」,也就是上述所提的「初級:聽資訊」(What) 的層次,因此,可以想見,在聽演講的時候就大致會有以下這樣的「心情」:


  1. 重點勒?沒有指出重點在哪,我怎知道這演講在講什麼?
  2. 笑點勒?沒什麼笑點怎麼聽得下去 (開始滑手機…)
  3. 別點我!最好不要問台下問題,要也不要點我…
  4. 沒問題!有問題的怎麼也是別人啊!Q&A 時才不要舉手發問勒!

聽到這樣的聽演講心情有沒有很熟悉、一直點頭?


說實在的,這麼做也不會有什麼問題,阿大家不也都這麼過了大半輩子了嗎?但我想提出的是,「有什麼不同的方式可以更好?


聽演講的層次


如果要參加一場演講,要怎麼準備才會更有收獲?
首先,先定義出聽演講的 4 個層次:


  1. 初級聽資訊 (What)
  2. 中級學技巧 (How)
  3. 高級知因果 (Why)
  4. 頂級學人生 (Who)


能夠把握這 4 個層次,才能讓自己在參加演講的時候,知道什麼時候要用什麼方式來學習。

稍後再找時間寫寫各層次的經驗心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