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7

台灣產業面臨的關鍵議題與可能的解方

Image Credit: izquotes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1. 眼前最關鍵的產業問題,「人才短缺」與「產業變動」


1.1) 人才短缺

台灣產業 (尤其是科技產業) 正面臨重大的世代斷層挑戰,第一代打天下的一群人多半年事已高,放眼未來十到二十年,領導空缺將是最重大的核心經營議題 (沒了領頭的人,再多的專才、人才亦是群龍無首的散沙困境,試想台積電張忠謀與鴻海郭台銘近來在接班議題的例子皆是);再者,過去極度缺乏有計畫、有系統地培養各層級的領導與管理梯隊人才,因此,僅是沒有高階接班人計畫,就連屬於中流砥柱的中高階主管的養成同樣處於極度匱乏的窘況。

1.2) 產業變動


過去,多數企業以「拼命、照做」為最高指導原則的經營策略,在以中國為主的後進者以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比狠、更拼追趕之下,台灣產業已明顯遭遇來自相同代工、低價、高效的強力競爭威脅,因應市場競爭而必須轉型與升級的壓力已然迫在眼前

帶領企業,需要人才;帶動企業因應產業變動進行正確的改變,更需要最優秀的人才,才能成功地突破重圍、開創新局。在企業本身難以自救的困境中,結合深厚產業經驗的「新學術力量」,將是其中有機會在此關鍵時刻扮演重要的突圍領航人 (Breakthrough Navigator) 角色。

2. 關鍵議題的可能解方:「管理教育與再教育」、「新事業發展」、「內部創業」


2.1) 管理教育與再教育


過去至今,台灣企業的管理能力多半來自「有機養成」,鮮少有整體計畫與確實導入,多半是型式上的點綴上課、或短視地只以獲取學位或累積所需的上課證明為目的,整體而言,管理教育養成的成效普遍不明顯,更不持續。因此,急需有計畫地注入管理教育或再教育來重新打造好的組織管理基礎

2.2) 新事業發展


既有的企業在面臨產業重大的變動而需要突圍,其中一個經常採用的手段就是推動「新事業發展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NBD)」,藉由 NBD 的獨立性、卻又可策略地運用原組織在資源與資金的奧援,較有機會在新戰場快速開出新局,提高成功機率。

2.3) 內部創業


另一種更積極的新事業發展,則是直接採取內部創業,視情況,以幾乎完全獨立的事業單位 (Business Unit, BU) 或獨立營運 (Spin-Off) 等模式,以更大的營運自主權自負營虧,其中,需要由在企業內部具一定資歷與足夠信任基礎的高階主管擔任 BU Head,否則多半會在中途卡住或被迫提前下車。

雖然內部創業在台灣仍是一個相當概念化、理想化、且仍未具體發展完備的一個關鍵對策,原因多半出於組織本身的整體管理能耐不健全,導致內部創業的相關準備與執行流程皆難以有系統、有紀律地推動,故而產成信任危機,因而未能普及,但,內部創業是中大型企業在面臨轉型與升級的選項上,特別是以風險管理為優先考量的情況下,可主導其策略佈局以在未來的營收或技術的發展上,有效地為母公司帶來助益的較佳選擇。

上述問題,對於對科技產業投入甚多的台灣來說,已對許多的工作者與其家庭產生重大的影響,面對這個全球趨勢發展所造成的巨大典範轉移衝擊,從過去的經驗可以明顯的確定,別再指望與等待特定單位或對象來主導與負責,才被動地選擇、配合其轉型、轉職 (如果有的話,最近公開的 Nokia 裁員法應該難有台灣版) 的安排。反之,可以由每個關心與受影響的人自身出發,先找出自己的專長與興趣,提早培養具未來競爭力的能力組合,主動為自己鋪新路、開新局。

摘錄自網路
- 做不會做的事叫「成長
- 做不肯做的事叫「改變
- 做不敢做的事叫「突破

打造一個更好的明天,我相信,以上三者缺一不可,還得要不斷交互發功一段時日才真成得了事,而串接其中的通道是理性與嚴謹的「自持」,所需的養份則來自內心想定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自信」,最後,成事的關鍵在於遇事能不驚、不亂、不急、不傲的「自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