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5

不可無感的關鍵決策思維:機會成本與沉沒成本


Image Credit: readytomanage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每個人在生活當中都得不斷面臨各式各樣的決策時刻,小至買個幾十元的餐點,大的甚至是上百上千萬的房子,最終,這一個個的決策到底好或不好,常常不是依照當時的那個選擇本身是好或壞而定,往往是被那個在做出特定選擇的當下所採用的決策思維給左右了。而又是怎麼樣的決策思維有關鍵的影響?


「機會成本」與「沉沒成本」


這是兩個在作決策時非常基本的評估動作,可用來檢視最近幾個重大的議題。

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 OC)」是指如果要在A, B, C三個選項之中選一個,當決定要選擇 A 的時候,原本評估如果選擇 B 或 C 可能產生 的預期效益,就是選擇 A 時所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更精準的定義,是選 A 而放棄 B 跟 C 時,B 與 C 哪一個的預期效益最大,就是選 A (所需要付出) 的機會成本,因此,「機會成本」也可說就是做出一個選擇之後會產生的「最大潛在損失」。

沉沒成本 (Sunk Cost, SC)」是指在作決策時,過去與該決策相關的作為與投資等,所有已經發生或付出的有形無形成本加總起來,就是所謂的「沉沒成本」。之所以被稱為是「沉沒成本」,正是這些已發生的行為皆已是既定事實,已無法回復、改寫,就像已沉沒了一樣。

把機會成本與沉沒成本放在一起想,會是怎麼樣的決策思維?

1. 無論如何,都需要在做決策的時候,從當下可能選項之中,挑選一個機會成本最低的,因為這表示選擇這個項目的預期效益較高,且可能的相對損失最小。

2. 不管怎麼樣,都不要被已發生或投入的時間與成本給牽制住,也就是「沉沒成本」,造成無法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為什麼呢?因為古有明訓:「往者已矣,來者可追。」

「機會成本」與「沉沒成本」這兩個有關成本的術語在平常就常聽得到,尤其是在台灣這個凡事都要降低成本 (Cost Down) 的社會氛圍,但是這兩個成本概念卻有更多人誤會、誤用了,所以,值得睜大眼看清楚、想明白,起碼下次別被別人以「xx成本」的說法給唬弄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