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redit: brandlective.com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又到了畢業季,新鮮人的履歷又開始無差別的各自飛出,滿心期待能夠平順降落到一片富饒、優沃、又有自己發揮空間的土地,而正在期待這等美事發生的同時,有一件自己從來沒注意到的小事,可能正大辣辣地摧毀著自己的這個夢想,這件是就是新鮮人求職者的「個人電子郵件帳號名稱」。
除非是使用學校提供的學生電子郵件帳號,如果是個人申請的 gmail, yahoo之類的電郵帳號,有不少學生(在職人士也不少就是了…)都是在申請時一時興起想到一個好玩、喜歡的文字組合就先用了,也沒想那麼多。
電郵帳號的蝴蝶效應
但實際上,個人電郵在日後申請工作、學校或其他的競賽、入會等程序上,都會需要使用得到,一個當年申請時的淘氣、隨性念頭,就會讓這個或許有時候會讓初期從文件上接觸到當事人的審查者、面試官、潛在合作對象,因為當事人的這個有點怪怪的電郵帳號,而無法制止地對他這個人貼上一種「帶有負面或帶著疑問的標籤」,而這一切,即使到後來被判出局、失格、沒了機會,當事人很可能從頭到尾都不知道其實他的電郵帳號已經把他出賣了。
為什麼?
只有非常優秀的人選會被略過小節的審視,在一般的情況裡,特別是在最後的人選如果各方面的條件都符合要求,且彼此間的實力都不相上下時,從審查者的這一邊來看,履歷文件、面談技巧等很多都是可以學習、可以準備的,簡言之就是「可以包裝的」,但是一旦決定核准通過,這個人就是要每天碰到面、常常要互動的對象,這樣的話,在這些可以包裝的事物之外,有什麼是「沒有包裝的」?
其中,那個早在一個人想到日後要升學、就業、入會等很多未來的事以前就做的一個微小的決定,像是為自己個人的電子郵件帳號取個名字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最真實的一面之一。
這是在這幾年看過很多申請重要機會,卻用著讓人啼笑皆非的電郵帳號而有的感觸。
砍掉重練,為時不晚
補救作法就是馬上重新申請一個新的電郵帳號,想清楚這次要為自己的個人品牌取個什麼名字,申請之後未來非私人興趣的事物,都以這個新的品牌名稱對外溝通,
「經營個人品牌,是長久之計、是細微之事」,很重要,唸三遍。
「經營個人品牌,是長久之計、是細微之事」,很重要,唸三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