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1

20140325 - 「2014 NTUST Interview Hacks 台科大謀職面談教戰座談會 (一)」後記

No comments:

Photo Credit: http://www.lifehack.org/articles/work/how-answer-the-common-job-interview-questions.html

提要:


我在2014年3月25日回到母校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主談這個「「2014 NTUST Interview Hacks 台科大謀職面談教戰座談會」,對象是計劃投入科技品牌業務與行銷相關工作的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學弟妹,以下是座談會活動後寫下一些有趣的內容與心得,部份內容已先發佈在個人FB



非常高興 鄭乃仁 等幾位學弟妹參加昨晚的座談會,也要特別感興 賴菽婷 學妹在很緊湊的有限時間裡幫忙張羅活動的一些細節,讓整個活動進行的出奇順利!

這次的活動讓我很感動,看得出來這些學弟妹面對找工作都更有準備,也提出更多直接、犀利的問題,我就儘量分享或聊聊,或許有用或許沒用,台科出品的他們,肯定有自己優質的的想法與判斷,相信他們的未來一定會精實出擊、更上層樓!

對昨晚討論的答案有興趣的人,可以找鄭乃仁與賴菽婷 (只有他倆的FB),相信他們會很樂意轉分享 (Pay It Forward)!

以下是其中幾個比較有趣的問題:

開始規劃謀職
1) 現在興趣很多又還未定下,怎麼找到合適的工作?
2) 第一份工作應該選擇大公司或小公司?怎麼選?
3) 科技品牌相關的行銷業務職缺的種類與差別?

謀職文件準備
1) 應徵信是爭取面談的關鍵第一步,格式與分段怎麼好?段落重點是?
2) 不論畢業學校與社團經驗,履歷表的突圍撰寫秘技?好壞的差別?
3) 沒有工作經驗LinkedIn Profile 要怎麼寫得專業又俐落

面談攻防
1) 被問到「能不能配合加班?」要怎麼回答才恰當?
2) 集體面談被問「今天所有的應徵者中誰表現的最好?你會錄取誰?」
3) 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怎麼談?「依公司規定」這個說法的使用時機?
4) 怎麼爭取較業界行情高的薪水?
5) 怎麼在英文口說的部份,精準加分?

英文相關
1) 如何加強商用英文的實力?
2) 為什麼培養英文耳是增進英文的隱形關鍵因素?
3) 要怎麼有效訓練英文耳?

在最後結束前,加碼分享了「如果快畢業了卻還沒做好謀職準備,剩下二個多月可以怎麼快速補強?」

祝應屆畢業的學弟妹,能順利找到好工作!
把新一波的台科精神帶進急需轉型與升級的台灣產業界!
台科加油!台灣加油!

---

寫在座談活動首發的心得之後 2013/03/31

台灣的產學脫節問題由來已久,眼看把握相關權位的行政主管機關與實質授課的各級校方並未認真看待這個問題,更未具體投入所需的改善工程,而只是放任媒體在其需要國人關注的時候 (特定預算或法案政策要通過),粗劣地拉大傷口與擴大問題的衝擊與影響的新聞報導來加深這個問題對整個社會的撕裂,所有人都知道,這麼做完全於事無補。

也因此,總是一邊聽到學生的慘叫聲越來越可僯,而來自另一邊的產業界則是一再抱怨與持續降低薪資水平,這個持續擴大的產學脫節問題,特別是對整個台灣產業與企業界近年來普遍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衝擊與壓力來說,已不再是次要的產業競爭條件影響,而已逐漸轉變成對未來台灣整體產業競爭能力的提升與否的主要影響條件了。試想,沒有各級充足的高素質人才,台灣產業的轉型升級要靠誰來帶領、靠誰來執行?就看看這幾年大多數的企業再造案例裡,眼前檯面上的領頭人物多數已顯露出無法勝任開創新局的窘境,成功案例亦少之又少!而上述這個產學脫節的重大議題,包含初入職場的新鮮人與中高階專業經理人的能力提升等,從過去幾年來所見的情形看來,都讓人看不到這個問題有變得更好的跡象。

投入職場十幾年,大部份是靠著自己的摸索與積累,讓自己的職涯從台灣一步一步走向國際市場,其中包含相關專業能力的養成與幾個關鍵的職務轉換 (都是多數人不太會嚐試的策略型「降轉」),就這一點點個人職涯國際化的實現經驗,如果可以為台灣新一代國力的新力軍提供些許的啟發與激勵,從我個人的角度想想,這除了是盡了一個稍微年長一點點的校友可以回饋的事之外,更是身為一個普通的公民,在一個對國家社會發展具有顯著影響的重大議題上,選擇以「不默視」、「不口水」、而「從小做起」的積極態度,藉由座談會的分享與對談,讓同學有概念、有信心、有方法地瞭解進入職場前必要的準備,也算是提供多一個討論與諮詢的對象。簡單說,就是「捲起袖子、先做了吧」!

一人出一點力,也許有一天事情就會開始轉動、往好的方向發展,誰曉得這一切的一切,也許就是從每一個你與我當初那個「捲起袖子」開始的!Are You With Me?

2014-03-20

活動訊息 (已結束):20140325 - 「2014 NTUST Interview Hacks 台科大謀職面談教戰座談會 (一)」

No comments:
提要:
這是在2014/3/25舉辦的「2014 NTUST Interview Hacks 台科大謀職面談教戰座談會」的活動公告與參加辦法可配合前一篇發文的活動後記對照當次活動的舉辦方式與相關資訊附在最後的四篇推薦閱讀很簡單實用
未來類似的活動會視來自學弟妹的需求依產業別與參與同學的興趣專長與學術背景個別安排,務求有趣、有料、有效! 否則退費 (如果有人繳費的話 XD)

http://ntustinterviewhacks.kktix.cc/events/7a15e135



2014 NTUST Interview Hacks
台科大謀職面談教戰座談會

各位台科大的大四或研二的同學!
三個月後的6月就要畢業了,選擇踏入職場的你,都「準備好了嗎?」

要找到合適的、喜歡的工作很不容易!

如果還要面試得好、成功錄取更是難上加難!!!

「那要怎麼有效準備應徵工作時的面試呢?」

「這些狀況說的是你嗎?」

1. 已經找到心怡的工作職缺了,卻不知道接下來的應徵面試要怎麼有效準備?
2. 想要應徵國際科技品牌的國外業務與行銷相關職務,卻找不到業界可以諮詢的對象?
3. 特別是針對英文面談,沒機會找到與應徵公司主管資歷相當的對象來請益?

「如果這正是你,那這次的活動就是為你而辦的!」

這一次

沒有刻版制式的面試準備演講!
也不是過來人的面試經驗分享!
更不再是類似職務的模擬面試!
「因為這次,我們要來真的!」


本次活動由台科大EMBA 97級企管的學長翁溓松 (Albert Weng) 擔任駐場教練,特別以其專長,為即將畢業投入職場且「計劃要從事國際科技品牌行銷相關工作的同學」提供一次擬真式模擬面談的一對一對戰演練,最後還跟所有參加的學生一起進行綜合問答與總結建議!「如果連這麼有料又有趣的就業準備活動都不參加,對得起自己的男/女朋友嗎?

活動資訊
活動名稱2014 NTUST Interview Hacks 台科大謀職面談教戰座談會
活動目的:透過真實的目標職缺,實際體驗面談對答的臨場感,明確知道怎麼進步
職缺類型:以國際科技品牌公司的國外業務、產品管理、行銷等相關職缺為主
什麼樣的人適合參加:
1) 第一階段的模擬面談,以目前大四或研二即將就業的同學優先,名額為 5 名
2) 第二階段的綜合座談,開放所有同學參加,名額不限

語言:第一階段全程以英文進行,第二階段視現場狀況中英文並用
地點: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 國際大樓 4 樓 IB 409-2 教室
日期:2014 年 3 月 25 日
時間:晚上 7 點 ~ 9 點


活動流程
1. A段:晚上 7 點到 8 點
模擬面談 (60分鐘):全英文擬真模式進行 (5人 x 10分鐘 + 10分鐘緩衝)

2. B段:晚上 8 點到 9 點
綜合建議 (45分鐘):包含英文求職信、履歷與 LinkedIn等謀職基本文件撰寫分享。
現場問答 (15分鐘):優先回答線上報名的提問,再開放現場提問。


參加辦法
1. 參加第一階段模擬面談:
1.1) 在 3 月 20 日前,完成報名(報名網頁:ntustinterviewhacks.kktix.cc/events/7a15e135)
1.2) 找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目標職缺 (例:ABC科技公司的「國外業務代表」)。
1.3) 針對目標職缺分別撰寫你的「求職信 (Cover Letter)與「履歷 (CV)
1.4) 在 3 月 22 日前,將面談文件:1) 目標職缺的JD、2) 你的Cover Letter,與3) CV,寄給本次的駐場教練 Albert Weng (albert.weng@gmail.com)。
1.5) 完成報名與面談文件寄送者,將由主辦單位通知活動當天的面談時間,請提前到場。

2. 參加第二階段的綜合座談:
2.1) 在 3 月 24 日前,完成線上報名 (報名網頁:ntustinterviewhacks.kktix.cc/events/7a15e135)
2.2) 依第二階段的活動時間入場即可,歡迎在線上報名時先留下你/妳當天想討論的問題。

3. 建議有興趣參加的同學先看過「推薦閱讀」的文章。

「過去沒報名的同學到今天還在為連 22K 的低薪工作都找不到而 QQ,你還不報名嗎?」
優先報名卡位、優先保留機會!到時候見!


教練簡歷
1. 姓名翁溓松Albert Weng
2. 現職:D-Link 友訊科技全球總公司資深處長
3. 學歷:台科大 EMBA 97級企管
4. 專長:
- 創新事業發展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NBD)
- 國際科技品牌行銷 (Int'l Hi-Tech Branding)
- 國際業務行銷 (Int’l Sales & Marketing)
- 國際專案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PMP)

2014-03-14

跟別人的互動很卡嗎?試試開口說「我需要你/妳的幫忙!」,可瞬間破冰!

No comments:

help wanted

Image Credit: stetsonkpatton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我需要你/妳的幫忙!」


別急,不是我現在真的需要幫忙 (也許晚一點需要啦 XD),而是,我覺得這句話,是現在社會中最需要、但卻也似乎是最難說出口、也最少聽得到的一句話,但這句話,可是能夠突破人際互動的冰凍期,軟化人心、融化僵局的簡單小秘方。先這麼想看看,如果同事同學家人朋友常對你/妳說這句話,很多事情其實就會瞬間容易許多!

這是有原因的。


別再只會Know-how了,學學Know-who


人與人相處或共事,最大的問題往往不是在「怎麼分工合作 (別再被漫天飛舞的Know-how給騙了)」,其實核心點常常就是在「彼此的看待 (簡單講,就是 Know-who)」,也就是「他是誰?我需要聽他的嗎?對我有什麼好處?會有什麼壞處?他會不會騙/害我?」心中這層厚厚的不安全感,會直接且持續影響整個互動全程的情緒與專注,因此,在人際相處時,能夠在一開始接觸時即為自己建立一個鮮明的親和、友善形象,藉以建立並取得彼此共事上必要的互信與共識,就相對很重要。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信任」會是人際合作的普世價值,歷久不墜,全球走透透,哪裡都適用。

從「信任」延伸出來的另一個常見的指標就是「關係」。這個所謂的「關係」,其實就是建基在「信任」的基礎上而逐漸形成的各種可以互通、直通的相處模式。當有人說他和誰的「關係」很好時,就是指他和那個人在某些事情上能夠快速、直接商量,也有較高的把握會得到對方的同意與支持。

「信任與關係」與「開口請人幫忙」


以「信任與關係」作為前提。開口說出「我需要你/妳的幫忙!」其實傳達了很多意涵。

它透露了開口的人,在心態上,是願意、需要、能夠接受對方的幫忙,而更重要甚至是,「他想要讓對方知道他這樣的心態」。因此,不論事前是否想了很多很久,到了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說的人在心裡肯定是暖一點、也軟一點的,表情多半也會親切點、柔和些,這句話加上表情與肢體傳遞出來的「善意」,是彼此間的「關係」能夠建立互通管道的先決條件,如果連要表達的訊息與心意都傳遞不過去、無法經過幾次的來回互通,人際間的「關係」絕對是無法建立的。


關係要建立,信任靠積累


建立初期的「關係」之後,在其之上的「信任」並無法被建立,意思是說,「信任」並不是靠採用一套方法來「建立」,而是得靠在一段時間裡,觀察來自對方的言論與行為所呈現出來的一致性,或說是可靠度 (Reliability) ,一點一滴積累而成。

所以,能夠常常把「我需要你/妳的幫忙!」掛在嘴邊的人,能夠傳遞出這個人在自己的人際智慧上願意、有時候甚至是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明白在當下必須先表達一種「示好、或甚示弱」的態度是成事的必要之務,也就是靠這樣全局思考的心態格局與優雅的處事風格,讓說出這句簡單的話,成為人際破冰簡單又實用的方法,而這背後,可以是連動著深富培養個人的人際智慧一個重要的開始。


接受幫忙之後,要「立馬」表達感謝/感恩


補充一提,很多人不喜歡幫忙別人或接受別人幫忙的原因,似乎是卡在幫忙結束後的那一句「謝謝唷!非常感謝!萬分感恩!」很難說出口,或不知道怎麼表達比較好。

這樣的情況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對策,這裡提二個自己的心得分享。

第一:要立即,就是對方幫忙的事完成的時候就馬上表達,不論有多忙,即時提供正面回饋絕對是值得事前花時間準備的事。

第二:要明確,與一般總是簡單以「謝謝!」「感恩!」等簡述比較起來,能夠明確說出對方的付出提供了什麼具體明確的幫忙,將會大幅激勵他未來願意繼續提供其他幫忙的意願。

針對表達感恩,之前寫過一篇 Appreciation, the Key to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提出了更多的觀察與心得。


一點心得,整個才開始學而已,以後見了面,聽到我說「我需要您的幫忙!」,請記得要多給點力啊!

2014-03-05

學了一堆專業能力卻仍原地踏步?你需要先學「用心」

No comments:

Image Credit:linkedin

文:Albert Weng 翁溓松

有沒有發現好像花時間與金錢去學了很多原本以為的專業能力或特異功能,效力總是在課程結束後也跟著還給老師了?解決方法是再接著去上更進階的課程?別了吧!先想想一個核心的問題:「怎麼學才學得好?」

不管要學得是什麼,像目前熱門的業務力、簡報力、寫作力、思考力、談判力、筆記力、邏輯力、企劃力、產品力、理財力、管理力、創意力、人際力等等一堆大力小力的現代必備技能,有沒停下來想過,不論要學那一「力」,其實,如果缺了其中那個關鍵的「心」,就算型式上完成了「新能力」的學習過程,但之中少了那個「心」,不管是哪個「力」,最終其實都沒辦法真的「給力」的!


可這「心」指的是什麼?


「心」是一種「態度」。

而「態度」是指當一個人在面對一件特定事物時,他的思想與情緒是怎麼看待那件事物,不只如此,更應該加上在同一個時間,這個人是怎麼看待當下的自己,是認定、是喜悅、是自在、是渴望投入,或其他自我認知的反應。

很多關於「態度」的解釋都偏向前者,強調態度一個人的內在對特定事物的看法與感受,但是,在我自己的體會中,除了對特定事物的反應,更重要的,應該是要關注這個人在面臨那個特定事物時,「怎麼看自己」,其實才更為重要。

也可以說,「用心」是為了自己,不是做樣子給別人看。自欺欺人的結果,往往做不了什麼事。


用心 = Extra


因此,「用心」反應到實際的行為,可以從願意投入「多一點」著手。用英文來說的話,就是用「Extra」這一字來貫穿。

所以,對應之下,起頭要專注的「多一點 = Put Extra Effort」,在同樣的事情已累積一定的超額經驗與能力後,緊接著就是要向「多加值 = Put Extra Value 」薖進。這兩個前後相連的心法,更是在實際執行時,能持續「用心」在該事物上,不致迷失與放棄的重要的引導。


你有「用心」嗎?當下立判


不久前在心中產生這個「用心 = 多一點 = Extra」的體悟時,就在當下,眼前快速閃過以前一些工作與學習上點點滴滴的歷程,「喔!原來當初那件事算是有用心!」「什麼!那幾次以為很拼的事根本沒達到有用心的標準!」就在那一下子,真算是整個醒了。

這是一種「Eureka!原來如此啊!」的頓悟。

在 Lifeacker工商時間想每天花5分鐘就能快速得到一些讓生活更簡單更有趣也更健康的資訊與分享每天掃一下 Lifehacker 就對了啦看到這篇 40 Inspirational Quotes Every Graduate Student Should Know內容收集了些名人金句其中第16句所傳達的意念就是我對「用心」二字的真切體會啊先來看看它是怎麼說的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is just that little extra.
- Anonymous."


「用心」,或說是「多一點」,是造就「平凡」與「不凡」的唯一條件

這句原文雖是出處不詳,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這句話。

試著看看每個人的身邊,這樣的例子真是不勝枚舉。

在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一開始入學時的資質程度都差不多,在開學一段時間之後情況就會漸漸產生差異,開始有的上、有的下,而且這樣的發展落差和原本入學時的學業程度不見得有正相關,所以,從這裡衍生出來的思考是,為什麼資質條件、授課老師、上課環境與時數都差不多的班級,班上的學生在入學後的學業表現會隨著課程的進行,漸漸產生多樣化的發展差異?同樣的比較,若把場景換到以同一個公司、同一個部門來看,結果同樣都是差很大。

有人說,這是因為人是動物,不是機器,當然不可能有完全一樣的思維和進度,特別是,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從生物學的觀點來說,本來就是充滿多元樣貌的單一組合。

沒錯,但在這裡並不是要討論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學習條件下學習成果是不是會相近,而只是要單就能力近似的學習條件進一步區分,後來的學習成效之所以會產生巨大的差異,其原因為何?

而我更想要分享的是,從幾個簡單實用的建議,讓有心的人,都能輕鬆「用心」,順利品嚐「用心」後的美好果實,而更重要的是,從心法、方法到做法,輕鬆練就「隨心所使」、想「用心」就能有效「用心」的境界。


怎麼樣才算是「用心」之作?


我舉個例子:怎麼用心開會。

1. 在會前:提前預想
先瞭解開會的目的、議題以及與會人員,「預想會議可能會怎麼進行?會提及的重點與可能產生的主要問題?以及從自己的角色可以準備的資訊與意見」。然後,提前到達。

2. 在會中:積極參與
在別人發言時專心聽並記錄重要的發言與討論的內容、一邊建構對議題本身與討論意見的整體理解(可在筆記以圖形列出重點事物與其順序、關聯、狀況等),同時把握機會主動提問以獲取必要得資訊,再者要能清楚回應與自身職責相關的問題與討論。

3. 在會後:主動回饋
對於在會中學到的重要資訊與新知識,主動在會後向發言的主管與同事,因其會中專業的說明與無私的分享表達感謝之意。更好的是,找機會在幫得上忙,回頭幫他們一下。禮尚往來,皆大歡喜,這樣的互助正循環,能讓工作現場的氣氛與互動加分許多。

這個例子看起來很一般,但真正會去做的人是少之又少,而不會去做的原因很多,但我個人的觀察結論是,一般(平凡)人不會想做不凡(不過就是「Extra 多一點」而已)的事,所以這中間消失的 Put Extra Effort,就真是關鍵了。


簡單的事持續做,才是硬道理


怎麼「用心」不難理解,但怎麼「啟動用心」、「持續用心」?直到成為能力、習慣,甚至變成一個人的優勢,因為是「用心」高手,所以在投入的每一樣事物時都能事半功倍,可真要想定、認定、決定後,持續研習、學習、練習才能變身成功的啊!

口說無憑,日前看到網路轉載的這篇文章「請拋下你的『速成』心態 - 在美國,我見識到了沒有速成心態的孩子,是怎麼努力的」,內容很生動有趣,可讀性很高,而更重要的是,作者以親身的經驗,分享了她自己怎麼被慣性與惰性拉回舒適圈而遭遇很大的挫折,又怎麼自省自覺重新振作而能成功達陣的心路歷程。對了,她是台大的高材生(XD)、目前就讀於美國西岸頂尖的財務管理研究所。

她還寫了另一篇「學弟妹們,你們2014年的新希望是"長大"- 意思是, 不要再習慣性的替自己找保姆了」,一樣好讀,同時深富啟發性。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